中新網蘇州3月10日電(記者 韓勝寶)“專講競勝的《孫子兵法》當然如今籠罩全球,世界的走向是加強學習孫子思想”。美國美華藝術學會會長、北加州作家協會會長林中明表示,中國有著世界最大的兵法書庫,尤其是簡明而又智慧的《孫子兵法》這部中國兵經已經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,也成了美國商學院和軍事學院的主要參考書、課本,同時又是世界第一大網路書店,亞瑪遜的前三名暢銷電子書。
  林中明說,《易經》、《詩經》、《史記》、《孫子》和《文心》里的“活智慧”,應用到現代高科技的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的教育上去。這五本書,每一本都是超重量級的經典之作,如何在最短的篇幅里表達出它們的精髓呢?我以為可以根據《商業領袖成功七大要則》的第一條:“先做最緊要的事”,只選《易經》、《孫子》為主將,而以《詩經》、《史記》和《文心》為輔佐,貫連“新五經”。
  林教授可謂文武雙全、人文理工素養兼具的典範。他在美國深造,開發多類高科技尖端晶片設計技術,更擁有深厚豐富的文學造詣,研究範圍泛及《孫子兵法》、《文心雕龍》、《昭明文選》、《詩經》、杜甫、陶淵明、白樂天、陸游、八大山人及石濤藝術、氣象文學、地理歷史對文化文學的影響,以及道教文化於科技創新、中華文化對電影蒙太奇發明的影響等。
  林中明父親林文奎是臺灣首任空軍司令,是對日抗戰時期的名將,曾率空軍從日軍手中接收臺灣。林中明受父親的影響,自幼飽讀兵法戰略,研讀《孫子兵法》不下三百次。每一次的閱讀會隨著能力及知識的累積產生新的領悟與感觸,甚至將其中的觀念運用至科技創新、環境策略及文藝創作等生活各層面。
  他說,經典的書籍在每個時代中均能點出關鍵的問題,而閱讀經典之作,必須要反覆咀嚼。
  他在演講“無所不在的《孫子兵法》”時,除探討兵家征戰之外,還論述其廣博深厚的涵養對於其他領域亦產生的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他說,《孫子兵法》共六千言,背誦並非難事,但要瞭解個中含意,實非容易。他把《孫子兵法》濃縮成白話的17個字:“用最少的時間、資源、廢熵,達到最大的效果”,並以之應用到各個看似回異的領域。
  從《孫子兵法》還可看出全球經濟的發展。林教授認為,在《孫子·地形篇》中可看到2500年前“戰國爭雄”的局勢如同今日全球化的趨勢,並延伸出地球是扁平的概念,金融流動的同時並創造出知識經濟。《孫子兵法》中亦提到,“知之者勝,不知者不勝”、“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戰必敗”。從中可以瞭解到“時間”是不能被創造及逆轉的,而“利潤”必須用力費時才能產生,而知識經濟就是時間的妥善處理,在時間掌握上若領先對手即可獲勝。
  《孫子兵法》也經常運用在國際關係研究中,林教授引用《孫子·九地篇》提到的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其同舟而濟,遇風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這與歐盟駐華大使安博所言“在國際金融海嘯下,中外同坐一條船!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  《孫子兵法》於理工領域的應用方面,林教授以自己的專利為例,《孫子·九地篇》說:“是故始如處女,敵人開戶,後如脫兔,敵不及拒。”這個原理用在微電腦晶片,選擇性的“關閉”不用的部分,以節省能源,避免無謂的消耗,等到快要使用時,早一步通知正在“休息”的部分,到了要啟動時,一切早已就緒,“動如脫兔”,一點都不耽誤時機。這個設計幾乎所有的高功能晶片,皆使用類似的方法,足見《孫子兵法》的哲理跨越時空,無往不利。
  《孫子兵法》的應用應該是化破壞為生產,兵略並非一味破壞,《孫子兵法》提出“不戰而屈人之兵”,才是最高明,節約能源的戰略。林教授以日本武士宮本武藏為例,他在面對佐佐木小次郎的快刀,長刀的威脅下,他放棄不練,改刻木雕,而由他的一幅鳥棲長枝圖,便可知道他已悟出以削硬木長槳製成比小次郎更長的長刀,便可以先一步以數寸的距離擊碎小次郎頭殼的兵法戰略。中華文化很特殊的切入點,包括李世民,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,曾國藩都用兵法解釋書法,薑白石論寫詩亦用兵法解釋之。
  林教授認為,很多中外名人用許多不同的觀點來解釋兵家,卻沒有《孫子兵法》解釋的精辟。懂得“文”,懂得“武”,懂得美學藝術,才是一個平衡的人生。他提出,“21世紀人類最大的戰場,不在沙灘,不在平原,不在海洋,不在沙漠也不在太空,而是在個人心中的心靈戰場。最偉大的文明是“不戰而屈人之兵”,產生正向的力量,將鬥爭轉至和平,並且以這個最優雅平和的方式開拓21世紀。  (原標題:孫子兵法全球行:美華人稱世界走向是學《孫子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ubalvvirkr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